您的位置::沂水农业网 >> 曲氏薹草

解读:数字化战略成报刊业发展关键词罗汉松

时间:2022年08月30日
解读:数字化战略成报刊业发展关键词

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一个月后,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与以前的规划不同的是,该规划新增加了11个专项规划,《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11个专项规划之一,首次发布,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规划》既有方针原则,又有具体目标,字里行间传达出重要的政策信息,指明了未来5年报刊业发展的方向,值得业内人士认真解读。

首次规划,意义重大

在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过程中,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明确指出,“十二五”规划是中国走向2020年关键阶段的行动纲领,科学编制、战略决策,意义十分重大。务必要用精兵骁将,集中全行业的智慧完成好,使其具有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实践性。《规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报刊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新出台的报刊业发展规划,其制定的方针就是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报刊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指明方向。《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主流报刊的舆论引导能力,把握话语主动权;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报刊产业结构;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报刊体制改革,以技术创新带动报刊产业升级;坚持完善和加强报刊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为报刊业冷杉属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规划》对报刊业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工作要点、保障措施等,均有比较具体的部署。“新的报刊业‘十二五’规划令中国报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时,《规划》发展思路清晰、具体内容明确,对中国报业未来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余清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目标明确,任重道远

《规划》对未来5年我国报刊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目标:“十二五”期末,实现千人拥有日报100份,人均消费期刊3.1册。报纸出版业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5%,期刊出版业平均增长4%。实现期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综合性日报20种,期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大众服务类期刊30种。未来5年我国将形成10个左右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刊出版产业集聚中心,打造10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刊传媒集团。

这些目标与2006年12月31日出台的《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报刊发展目标——到2010年,报纸出版预期达到2030亿印张、500亿份;期刊出版预期达到140亿印张、30亿册;预期实现国民百万人均年消费期刊2.4册,每千人拥有日报90份,报纸普及率每户平均0.3份——相比,增量并不很大,这反映出《规划》更强调报刊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拥有1939种报纸、9884种期刊,数量虽毛轴菜蕨多,但普遍小、散、弱。因此,兼并重组,壮大实力是必然的发展方向。《规划》提出,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将减半,这一硬指标将决定一些经营不善、效益不佳的报刊要退出市场,更多的出版资源将向实力强大的报刊出版传媒集团集中。

对于分规划提出的目标,《出版发行研究》常务副主编郝捷认为,&ldquo莎禾属;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是基于几年来报刊业在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的,这个规划是实在和可行的。举个例子,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期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大众服务类期刊30种,其实,这个目标现在基本上已经实现。这几十种期刊就是这些年来期刊界改革的结果,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但关键不在这里,而是规划中提出的要在‘十二五’期末,形成北京、上海、广州等10家左右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刊集聚中心。这里的关键词有两个:‘辐射能力’和‘集聚中心’。这两个关键词我认为强调更多的是效能,也就是我国期刊业在国内和国际传播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一点在规划中对分类期刊发展目标的规定中也能清晰地显现出来。”

传播能力首次被重点提及

以往报刊业强调舆论引导能力,很少把“传播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并提。《规划》首次重点提及“传播能力”,对提高报刊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五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全国重点报刊传播能力建设;二是推动地方报刊传播能力建设;三是加强报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四是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项目;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全国统一、便捷高效、覆盖广泛的新型报刊发行体系。

在网络时代,伴随新媒体的崛起与报刊业生存形势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报刊业的传播力已经成为其决胜媒体市场的不二命题。传播力作为产业制高点,是报刊业发展的内在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规划》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充分反映出管理部门对报刊业未来发展的清醒定位。

五条加强报刊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措施,不仅对全国重点报刊和地方报刊传播力建设提出要求,对于报刊“走出去”战略也给予指导,将其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同时,《规划》深刻认识到学术期刊发展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并对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给予足够重视,鼓励有条件的党报党刊与邮局合作共同组建发行公司。

《新华每日电讯》副总编辑陈凯星认为,“舆论引导能力侧重社会责任范畴,而传播能力更侧重产业发展范畴。二者并提,表明报刊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要扩大自身的产业辐射力、影响力。”

报刊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

一直以来,报刊业的体制改革都是行业最为热门的关键词之一,新闻出版总署在推进报刊业体制改革方面陆续出台多项具体政策,可谓既有“时间表”,又有“路线图”,还有“优惠奖励”。同时,我国报刊业也在政策指导下,积极践行体制改革,盘活生产力,提高积极性,摆脱曾经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束缚。

新出台的《规划》对于体制改革提出四项基本要求。第一条即“实施分类改革,培育两大主体”。回顾报刊业体制改革的发展,不少行业人士曾经感慨“科学分类是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所在”,他们呼吁、渴盼科学分类、科学改革。《规划》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体现出管理部门对于推进体制改革的决心。《规划》明确提出了“推动全国非时政类报刊事业法人单位转制为企业,推动时政类报刊单位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剥离其经营性业务资产组建文化企业”的改革思路。

《规划》对于体制改革的第二条具体要求是“破解散滥弊端,提高产业集中度”,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减少5000家;非独立法人报刊出版单位总量比例由65%左右下降到30%以下。目前,“退出机制”在传统报刊业运行已有几年时间,在辽宁、河北两地成功试点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规划》对这一问题再次明确,对退出对象、退出方式等给出具体指标。除此之外,“体制改革”内容还包括“实施集团化战略,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科学配置资源,建立现代出版体系”等两条具体要求,对报刊业集团化建设、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发挥等提出量化指标和政策指导。

“《规划》突出强调了要解决报刊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表明了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以期刊业为例,不平衡状况目前还很突出:种数过多,其中学术期刊就占了半成以上,而且众多学术期刊又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管理之下,出版资源很分散。这其实是一个体制不完善的问题。比如,我最近去外地做了一个期刊业状况调研,在一家单位名下有8本期刊,而这8本期刊又分属3个主管单位和2个主办单位,管理起来很复杂。这样显然不利于期刊做大做强。《规划》就不平衡问题,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这既是政府的决心,也是形势发展的要求。”郝捷对期刊体制改革有着深入的思考,“同时,沿着《规划》制定的目标方向去思考,我也有一点想法,即未来5年中,在不断落实目标的同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我们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要不断减少,这就意味着有两种可能,一是把现有的很多报刊单位合并在一起,报刊数量不减;二是砍掉一批现有报刊。无论哪种可能,都会出现人员大变动,特别是众多的小型期刊出版单位,合并以后,编辑资源、发行资源、作者资源等,都将面临一个调整的问题。资源的整合可能就意味着人员的富余,而富余下来的人员将面临转岗甚至下岗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完成《规划》目标的措施中,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否则,改革的路途不会很平坦。”

数字化战略成报刊业发展关键词

目前,报刊业的“数字化”建设,早已成为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媒体单位的共同选择,并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指导与支持。具体实践中,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报业方阵已建立起相对成熟与完善的数字化发展体系;同时,期刊的数字化也已经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到技术服务商,到网络发行平台,到终端阅读、移动阅读的全覆盖,形成了期刊数字化产业链。

《规划》将报刊业数字化发展列为未来传统报刊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推动报刊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规划》的具体要求包括:第一,分类推进报刊业数字化进程,对区域性报纸、专业性报纸、学术性期刊等媒体的数字化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第二,建设全国报刊数字化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全国报刊电子样本库等。第三,鼓励报刊产业化升级的数字化产业化探索和基地建设。针对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内容、技术、平台脱节的问题,鼓励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闻信息门户网站和报刊新媒体出版产品的建设,鼓励媒体单位积极探索成熟的报刊数字化信息服务商业运营模式。同时,推进报刊数字化项目实现产业化,开发新业务、新应用。第四,解决制约报刊数字出版的基础性问题,包括标准、人才、资金、版权保护等突出问题。

同时,针对目前热议的数字发行,印刷发行管理司司长王岩镔在早前曾表示,将大力发展数字发行,创新传播手段。优先发展依托卫星通信、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渠道的数字发行和互联网发行,开拓发行领域和市场空间,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报刊业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较广,虽已实施多年仍然有许多疑难顽症等待解决。《规划》从各个角度给出指导意见,如果能够继续出台并完善相关细化政策,对于中国报刊业的数字化发展将大有益处。

提高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大力推进人才战略

在增强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曾介绍说:“‘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重大项目工程为核心加强报刊公共服务,以建设管理技术平台加强法规制度为切入点建立新闻报刊市场良好秩序,完善新闻采编队伍管理。”这一说法在《规划》中得到证实,《规划》再次强调完善报刊产业发展环境和提高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一项,具体要求包括加大报地盆草刊业公共服务建设,加强报刊业宏观管理体制建设,严格执法维护新闻出版市场良好秩序,规范报刊采编人员机制建设等。

同时,《规划》对报刊人才的发展与培养非常重视:在建立和完善报刊人才发展机制方面,提出对用人机制、人才保障体系、人才评价机制、考试制度等的具体要求;在建立和健全新闻报刊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提出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体系、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与专业性人才及对全国报刊骨干采编人员和社长总编辑进行轮训的要求;在加强新闻记者权益保护方面,提出加强保障记者合法权益的制度建设、采编经营两分开、立法及新闻维权的要求。

为确保“十二五”时期报刊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规划》明确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报刊业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发挥改革重要作用、发挥科技重要作用等七个方面。

总之,《规划》既有全局性、前瞻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部对报刊业改革发展极具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肝功能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肝功能衰竭会引起哪些疾病
肝功能衰竭的饮食宜忌
肝功能衰竭概述
友情链接